福清大姆山:清明时的那雾、那雨与那风
文/肖行
“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天清似水,地明如镜,空气清新如洗,万物洁净如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人寻春半出城”。约上三五喜户外行走,好幽谷听溪,云曲采绿的同道,来一场想走就走的踏青,去福清大姆山细嗅春日,轻抚春风,找寻那份心灵久违的恬静与闲适。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天气预报说好了没雨,可海边山里的天,如小孩多变的脸,毫无征兆说变就变,进山时,尚且还是雾似的雨,雨似的雾,被柔如绕指的风撩起,丝丝缕缕,缠绵;下车时,雨已纷纷落下,不是霏霏,也不是绵绵,是淅淅沥沥,或直线滑落,或随风飘洒,下个不停。
驱车八十多公里的不易,绵延八百余亩高山草场的,已到了大姆山跟前,无论多大的风与雨,于情于理,都得上去走上一走,看上一看,瞅上一瞅……
拾阶而上,最幸福、自在的是雨。从天空落下,随风轻舞着一丝丝银线,斜成一行行唐宋时的诗词,落在了草木上,如春蚕啃着细嫩的桑叶般“沙沙”作响,落进泥土里,又似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一曲曲优美旋律,万物在风雨中呼吸。
山上到处都是孩提时代喜欢采摘的“茶耳”,霎时便找回了儿时的记忆,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在嘴里,寡然无味,发现自己已不是小时候的自己了。
越往上走,山色愈是涳濛,风愈是强劲。云遮雾绕,无法极目远眺,只能看得清身边几米内的范围,远山如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仙境,在雨丝的交织中随风飘动,如一幅幅动感十足的水墨画,写意得毫无边际,肆意在高原草场上铺展、蔓延……
登上山顶时,雾气很大、水气十足,根本无法看见连绵起伏的草场,也无法看见纵横交错如玉带似的山间小路,更看不见牧场上悠闲吃草的牛群……只有呼啸的寒风,夹杂着冰冷的雨滴,“噼啪……噼啪……”拍打着草地,雨伞都无法撑开,人被风雨推着,轻盈了起来,有要飞起来的感觉。羊也无法在草场上吃草,如一只只宠物,跟随着游人,并乘其不备从其手中夺食,成了那“吃瓜的羊”。
清明的雨,是好雨;大姆山草场,是福州更大的高山草场;可山顶的风,太不“正经”,拼命往人怀里钻,冷飕飕的,脸都冻得发了青。雾水也被风刮得四处乱逛,再坚强的人,也抵挡不了多久,只能在山顶上顽强坚持走上几分钟,心有不甘地下山去了。
清明的绵雨,似春蚕吐出的银丝,仍细密斜织着,一行行,如酥如丝。雨洗后的山水林田湖草,清新透着绿。下山见此状,好不欢喜,停车纷纷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烟雨。
漫步于湖边草场,绿草如波涛荡漾,抒缓的心情,连同一行行雨丝,随风轻轻飞舞,似一首首温柔的情歌,婉转悠扬,滋润着花草芬芳,揉书着诗的幽情,轻摇着春天里的一池池……
池塘边一树树成熟的野生树莓,红中透着亮,经春雨洗刷,更是娇滴,禁不住随手摘下一颗,咬上一口,酸中透着甜,甜中带着酸的汁水便流了出来,仍是儿时的那个味,吃后满口生津,欲罢不能。想着家中小孩的,索性从背包里拿出瓶瓶罐罐,将一颗颗红扑扑嫩滴滴的野果收入瓶中,欲将自己儿时的美味捎回家,与孩子一起分享。
从大姆山返回福州的路上,路过上岭村、云光村这两个石韵十足的古村落,忍不住走了进去,领略了一下会唱歌的石头。
两个村庄宛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民风淳朴、美得纯粹,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守住了乡愁。随处可见的石阶、石楼、石墙、石屋……依山就势,错落分布,仿佛一个石头世界。
走在村里,悠远的古树静静矗立在村口,古老的建筑处处显露出岁月沧桑,随手都能触碰到石屋粗糙的皮肤,皲裂的皱纹。
如同许多老村庄一样,年轻人为了生活和孩子的学习,都搬去城里住了,留下的都是老人。清明时,大家又纷纷回到了久违的村庄,将车停在了大路上…… 石屋虽还是原有的模样,但祭完祖、扫完墓后,他们将从山上摘来的杜鹃花插在了自己大门上,有的连门都未曾推开,便匆匆启动了小车,驶离了村庄。
村庄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了无生气。石头房尚在,可村庄已不是原来的村庄。只有村口悠远的古树,坚强守护着,这片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2016年7月福清天气预报1日至31日
空气质量实况
空气质量:良 AQI:90 PM2.5:41
PM10:71 O3:173 NO2:19 CO:0.732
天气:晴 29℃
南风3级 湿度: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