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芦芽山一日游更佳路线
芦芽山景区一日游攻略:
芦芽山景点多且较分散。适合报旅行团或自驾游。自驾的朋友要提前定酒店,期间临时很难找到酒店。自驾的要注意和违章停车。爬芦芽山要赶早,否则车就堵在路上,车辆进山。东寨镇就是整个景区的中转站。
有各种宾馆酒店及游客集散中心,秋季的芦芽山秋意正浓,景色很好,山比较高,最后一段比较难爬,到达山顶豁然开朗。万年冰冻值得看。另外悬棺栈道,汾河源头,天池都很值得一看。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五寨、岢岚县境内,五寨县城东南26公里处,属吕梁山脉,“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
出行注意:
芦芽芦芽山景观山气温较低,适宜的旅游季节为每年五到九月。芦芽山距太原车程约三个小时,一般需要用两天时间游览,如果要全部游览八大景点的话,则稍嫌紧张,自助旅行的朋友可适当延长半天或一天,这样安排相对宽松一些,多出的时间还可以前往忻州温泉。
准备工作:到芦芽山旅游登山及徒步时间较长,一定要穿上旅游鞋或运动鞋,女士注意不要穿裙子。芦芽山山顶和万年冰洞气温较低,东寨镇即使在夏季,昼夜温差也很大,遇阴雨天气降温极为明显,怕冷的游客可多带件外套。
洛阳怎么走芦芽山旅游攻略
驾车路线:全程约609.9公里
起点:洛阳市
1.洛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开元大道行驶330米,右转进入永泰街
2) 沿永泰街行驶110米,调头进入永泰街
3) 沿永泰街行驶120米,左转进入开元大道
4) 沿开元大道行驶7.6公里,朝二广高速方向,左前方转弯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3.沿二广高速行驶106.4公里,朝长治/太原/G55/晋城煤业集团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530米,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5.沿二广高速行驶288.2公里,直行进入小店互通式立交桥
6.沿小店互通式立交桥行驶730米,直行进入京昆高速
7.沿京昆高速行驶8.5公里,朝太原绕城东段/盂县/大同/榆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750米,直行进入二广高速
9.沿二广高速行驶91.0公里,朝五台山/保德/S46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五保高速
11.沿五保高速行驶71.6公里,在石黄线/S215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芦芽山互通立交桥
12.沿芦芽山互通立交桥行驶950米,左转
13.行驶150米,右转
14.忻州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530米,左转进入宁白线
2) 沿宁白线行驶29.8公里,过东寨桥,左转进入忻五线
3) 沿忻五线行驶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芦芽山
普拉多征服芦芽山,穿越泥塘,爽到怀疑人生!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县境内,距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处,属吕梁山脉,”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 芦芽山在越野圈久负盛名, 有人诟病其是北方第二的, 臭大街的越野网红圣地, (之一肯定是老掌沟) 但对我来说,没这么多标签,它只是一个 我想去玩的地方而已。 我也知道我的车不太适合夏季穿越泥塘。 我只有2寸升高,3.5动力一般, 一把中锁,还拖着一个硕大的车身, 但疫情期间憋的难受, 看了很多越野的帖子 越看越欲罢不能,心里一直痒痒的。 五一前一天北京朝阳区下调风险等级, 芦芽山的计划马上提上日程。 其实也不算临时起意,装备上早有安排: 捕鱼裤、铁锹、座套、救援工具…. 并 和忻州市疾控办、宁武县疾控办、芦芽山景区和酒店确认,北京(包括朝阳区)游客可以前往游玩住宿。 5月2日出发,单车2人。 准备了帐篷、0度睡袋、灶具气瓶、天幕、防潮垫、餐食、水、等等 露营装备, 以免万一一天之内穿不出来, 只能睡在山里。还去不去?去! 因为芦芽山有两点, 比其他难度较高的穿越路线安全的地方, 一是全程并不算远,靠近省道,实在不行可徒步走到有信号的地方呼叫救援。 二是全程基本没有一侧悬崖峭壁的路况,即便出现较大故障或突 况,基本的生命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再加上我和老婆都爱好户外运动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在户外从不莽撞,一向谨慎。 所以,出发前我还特意征求老婆意见, 老婆问我,单车遇险怎么办, 我说:路况好就穿逆时针环线,路况不好就浅尝辄止,趟两把泥塘子体验下就撤。 她说好,出发吧!
出发前晒晒冰封了整个冬季的户外装备,这次带了一个四季帐、一个三季帐。万一车撂蹶子了,只能睡在山里,带俩帐篷看届时温度见机行事。
0度睡袋两个,5-15度睡袋一个。袋、加强地钉、天幕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建议大伙每次出门用完回来都晒晒太阳,不然潮气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贴身的睡袋。
两个充气防潮垫,还有背了十来年的包,早期还在用多特,后来全换Osprey了,轻一些。另外,我一直觉得帐篷比车里舒服,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有不同意见。
吃过的更好用但不好买的感冒药,带上。
出发前做了十足的救援功课,在别的帖子里扒出来的芦芽山钩机 ,不知还能打通不。
没有车顶筐,我把脱困板绑在了车顶杆上,高速上没啥感觉,本来泥地胎也开不快。后来事实证明脱困板真好用,打算再买两块。
所有衣物和露营装备都放后排座,用安全带绑好,以免颠簸震动有异响。后备箱只放了救援装备和水,我还带了个ARB的单缸气泵,方便豁完车随时打气。红箱子里就是拖车绳、抱树带、2个滑轮、4个U钩、缆旗等等。
与后备箱不同,后备箱主要放置方便取用的沾满泥巴的救援维修工具,车厢内定义为干燥干净的空间,后排2个大包搞定所有露营用品。
OME大黄桶用了2年5万公里了,前减有点塌,出发前特意加了1.5cm的垫片,成就了裤裆里的一抹红。
出发前的定妆照,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
正面大黑杠看着挺笨拙,其实只有不到20公斤,很轻巧。选择下午3点出发,晚上9点多到了宁武县芦芽山国际酒店,489公里,一路顺利,全是开远光的大车,我的北极之光射灯好用,便宜实惠,但没用过一次,出门在外别给自己添麻烦。
4月3日上午出发进山,芦芽山的航迹网上很丰富,一路过了3个检查站,交了打火机,9点半到达下道点。也是在下道点,碰到了本次山西之旅的贵人,山猫纵队的三菊兄弟。这位好兄弟一家三口前一天进山,陷在一条小岔道口里,车在泥里冻了,他带老婆孩子下山出来找救援,属于“前赴”,正好碰到要进去的我,我属于“后继”。芦芽山究竟有啥魅力,勾的我们前赴后继前往一探究竟。
二话不说,拉上兄弟下道进林子。进入时还算比较轻松,我感觉泥没有多深,轮胎还保持着跑高速2.8的胎压,前500米连D裆都没摘,一路跑进去,在急转弯处之一个大泥塘切了低4,又跑了近1公里,快到兄弟陷车点时500米,我感觉轮胎附着力变差,通过左右不停打方向,觉得前轮扣不到泥水下的坚硬路面了,才锁了中锁。一路还算顺利,到达了下道后3km处的陷车点。
兄弟上车挠了一下山猫,依然没有动静,果断上绞盘。这时候,芦芽山才真正向我展现了她的魅力,看似不那么湿润的地表,下边软软乎乎都是地下水、水下都是冰冻的土地!山猫不仅没拉出来,还把我的车拽着往前跑,我赶紧踩死刹车,绞盘力大,把我的前轮深深拉入地面,我坐在车里感觉车头一点一点下沉,那场面还挺震撼!赶紧停拉下车,上滑轮
老婆在帮着处理抱树带,挑了一颗角度合适、看似比较粗壮的大树
由于路窄空间小,泥坑深,车很难越出车辙,无法调头,因此我们两车才用这种方式行进:我先退100米,挂上绞盘拖山猫100米,然后我再退,再拖,边退,边拖,把绞盘用成了交通工具
这几句话说着轻松,但过程实在是痛苦。为了避免两车同时困住,我们时刻保持着100米的距离,这就需要缆绳和3-4根拖车绳串联,才能够着对方,4根拖车带浸满了泥水,足足有百十来斤,每次搬来倒去,费力!而且芦芽山基本有2000左右的海拔,在小高原上颠来跑去,让人很是崩溃。
还好,跟这辆山猫兄弟挺合得来,大家谁也没有抱怨,互相鼓励打气,说说笑笑,保持着良好的救援心态。要知道,这一点重要,长时间无奈费力的救援损耗斗志,如果团队脾气不好、发生冲突、或是莽撞行事,不仅不利于保存体力科学救援,更可能酿成更大的危险。从这一点,我和三菊兄弟合得来,不仅年纪相仿、玩法、思路、经验、爱好都类似,芦芽山给我更大的礼物就是认识了这么一位好兄弟。
低血糖干活3小时,从10点到中午1点,先后拖拽了五六次,才把我们两个车挪到了相对干爽的路面上。早知道,这3个小时,我们才行进了不到200米。
芦芽山风景真是没的说,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笔直的松柏下,是布满松针落叶的宣软的地面。
轮胎几乎不可能走出车辙,浅的20-30公分,深的40-60公分,虽然比不上雨季那一米深的烂泥塘,相对旱季的5月,芦芽山对于帕杰罗和普拉多这种极限升高2-3寸的车,已经是更别的挑战了!
最的是,芦芽山的泥果然名不虚传,那是真黏糊!粘在手上,甩掉泥块,手上还会就一个黄黑色的泥印,轮胎花纹全部被填饱,成了光头胎,没辙,只能放气,我四个STT pro放到1.3。
能有心思拍照的地方,都是路况相对较好的,图中路面,看着并不崎岖,但那个附着力真是谁去谁知道。每次救援后,我和三菊兄弟就在泥潭中找相对清澈的水洗洗手,越野人没啥讲究,在野外只要安全、尽兴,干净不干净的就不在乎了
这是比较深的一段路,车辙大概40cm,进入出不来,不进去也得进入,想骑在路肩上通过,没戏,滑不溜秋一下子就给你整进去,舒舒服服的。
泥汤是黄的,泥是黑的,泥下是冰,冰下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了,可能是泥玛。哎,这烂泥糊遍整个底盘,还好我们没有大尺寸负值轮组,不会把淤泥糊遍全车。那种6寸升高的牧马人,肯定已经全车包浆了。
干脆放松心态,该进就进,该拽就拽。更好蠕行试试能不能通过,不行就大脚油挠两下,再不行就带速度冲,再不行就别挠也别冲了,老老实实脱困板+绞盘。
这块千把块钱的pro-trek我戴了10年,跟我上山下海,皮实耐用,只是表面掉漆严重,每次出去玩我都拍一张它的照片,不知道接下来在那一刻突然停摆。
柔软且富有水分的土地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左侧可依稀看到那四条接在一起的拖车绳,花里胡哨的。
老婆在作绞盘,老婆这些年一直跟我一起野,野外经验在女同胞里应该算丰富的,而且能干活能吃苦不抱怨,不管多难的路,带着她出门心里特别踏实。
救援熟练了,一手保温杯喝着热茶,一手遥控机收缆,一脚踩着刹车,一脚还打着拍子。
泥地里的脏活累活就是我们老爷们干的。这次带了捕鱼裤,但是懒得换了。这次芦芽山我穿错鞋了,应该穿一双高帮登山鞋,我穿的溯溪鞋明显不适合这烂泥塘,不仅滑、而且容易掉,后来 脆光脚上阵,俗话说光脚的不怕开越野的
一脚踩进去, 可困难了。想起老李在芦芽山那集《越野路书》,一样一样的,很难在泥汤里站稳、走稳。这泥巴是怎么做到的,又滑、又粘!
在稍微空旷一点的地方,我们艰难的完成了两车的调头,后续路况判断还好,不再需要倒着退出来了。谁知好景不长,迎头进来一只猛禽,错车时我骑上泥峰,车头被担了起来。挠了两下赶紧作罢,下车先劝猛禽大哥回去,他一没有救援装备二没有绞盘,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冒险进山风险大,猛禽大哥倒也听劝,用了我的脱困板带上了速度,一路倒了出去。出门在外,安全之一。
身后的山猫把我从泥垛子上扽了下来,加上脱困板,我挠出了原来的车辙,走入一条不那么深的车辙,一但有了速度,千万不要犹豫,控制好油门,保证动力源源不断输出,能冲多远冲多远,直到确认脚下安全才能停车
看看走过的路,很欣慰。三菊兄弟冲出这片沼泽后兴奋的大叫一声,我在路边指挥,看到他时隔24个小时终于走出泥塘,我也异常兴奋,发疯似的大喊!!
终于走出最烂的那一段路,突然困意袭来、身心疲惫!别急,还要步行返回去,一是去扣泥水里的脱困板、二是检查有无遗漏的滑轮等救援工具、三是确认下有没有遗漏杂物垃圾。
三菊兄弟的帕杰罗,2寸升高+泥地胎+MR前杠+副油箱+射灯+车顶架+绞盘,武装到了牙齿和牙龈,而且配色风格协调统一,不仅用的都是装备,而且审美品味也很不错!
终于能阶段性放松一下了,抽根小烟、喝点小水。老婆巡视下这两辆临时结伴、却又在短时间内结下深厚友谊的 越野车,赞叹这才是硬派越野该有的样子!
我的大白并没有伤痕累累,在泥地L4突袭时,后劲十足的发动机隆隆轰鸣,给了我强大的信心!像玩沙漠一样,你对车有信心,车就给你信心,这是一场人车合一、胆大心细的游戏!
三菊的原生态无污染泥地光头胎,2019年的车,沾满上百年积累的泥,这故事有点意思。
我的大白,4年10万公里,川北藏南,还去过的都去过了,已经和三菊兄弟约好,接下来要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了!
静谧的森林,咆哮的发动机,电台里的抄收抄收,冲出泥潭后爽朗放肆的尖叫,兄弟媳妇和我老婆的聊天,孩子的嬉笑,这就是芦芽山里两家人两部车的故事。这样的事,这个老山、老林子经历了多少?
出山后,看看车内被甩进的泥点子,想起蔡明那句话:这是多么珍贵的泥点子啊!可能90后00后都不知道这句话了
全是泥,前调裹着一股松木、潮湿的味道,中味是尾气和轮胎摩擦混合后的橡胶燃烧味,后味伴随着腐木与牛粪,伴随着水果芳香和变速箱过热的金属味,丹宁不重,贼特么上头!
花了半天扣掉这些阻碍视线的烂泥。
我在收拾糟糕的车内卫生,老婆在补充体力,地图上看不出难易,走过的才是经历!
和三菊兄弟合影,“给你一万块钱还来吗”,“不来了”,哈哈,越野就是喝酒,喝多了难受了发誓再也不喝了,过几天朋友一叫又出去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菊兄弟的宝贝儿子,小伙子特别棒,全程参与救援,没有怨言,还在一旁给大人加油鼓劲,中国越野后继有人啊!
出山后,顺利回到酒店,山猫兄弟三菊折腾了两天回酒店补觉,我去洗车,敲了三家门都不给洗,第四家老哥终于接受了小猪佩奇的开价,我和洗车店老哥俩人冲了一个小时只洗了个大概,冲洗底盘冲的我怀疑人生,黄汤子源源不断,从车身各个缝隙流了下来。回北京后又洗了一次高价车,才基本洗出个样子来,而且通过返京高速表现看,在芦芽山的确没有对我的车构成伤害,但轮毂里的动平衡铅块应该是跑掉了,回京路上100+时方向略震。
至此,芦芽山穿越基本完结了,需要说明的是: 1.原先计划的由北往南逆时针的穿越太过天真,我的车受不了,我也受不了,单车更受不了。 2.实际上我只深入了芦芽山3公里左右,完成对山猫的救援后,我们就同时下撤了,往返只有6公里。 3.这短短6公里中,80%的烂泥路,我们先后互相救援十余次,真正把脱困工具用成了交通工具。 4.更大的体会就是泥是真粘、朋友是真宝贵!
最后建议还没在非冬季来过芦芽山的朋友们: 1.非冬季穿越请慎重,素车来看看就行,2寸升高+泥地胎是必须的,绞盘等救援工具一个也别落下。 2.切莫单车前往,2-3车是更好配置,更好头车有前后两个绞盘,团队协作重要。 3.五月初理应是旱季,但路已经如此难走,很难想象雨季芦芽山到底如何,感觉至少比我这次提高50%难度等级。 4.提前在山下联系好救援,更好带卫星 方便通联,晚上过夜注意安全,山里有野猪出没。 5.如判断前路穿越不靠谱,更好及时下撤,安全之一,安全之一,安全之一。
附赠一张轨迹!
冲出芦芽山后, 山西兄弟带我横渡吕梁山脉西北缘, 下道点在宁武县分水岭村, 我们沿着小东沟河溯溪而下, 在湿冷富水的高原苔地中穿行, 我通过地图依稀辨认, 这条小河也是恢河源头的小支流之一, 它卷上芦芽山的冰渣和泥石, 一路在桑干河融化, 过官厅水库后改称永定河, 最终流经海河汇入渤海。 无兄弟不越野, 这次山西之行, 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芦芽山后第二天, 在三菊兄弟的带领下, 帕杰罗和普拉多在细雨中穿行, 越过盆地和海子, 穿过密林和山脊, 在迷雾中探路, 在小溪旁驻足。 这惬意越野生活和前日的芦芽山重装穿越, 形成了美妙的对比。 人与人成为了好友, 车与车形同兄弟。
这俩 亲戚,也精诚团结,结成了同甘苦的小队子。
兄弟在奥维做足了功课,带我穿山越岭寻找奇异景观。
当天细雨阵阵,天空干净清冷,沁人心脾。
路遇一条窄道,俩人拿出工兵铲一通修路,安全通过。
大树根实在挪不动了,小心通行。
湖边观景,雨越下越大,很难想象,昨天如果没碰到三菊兄弟,我单车闯入芦芽山,遇见天降大雨该怎么办。后怕!
静谧的湖水,没有游人。
山猫意气风发,一派林中主人的气象。
兄弟一路带领,我不用找路,可以安心欣赏窗外美景,辛苦兄弟啦!
走到一片草甸深处,把车停在小溪边。
清澈的溪水哗啦啦。想起老李那句话:湍急不深,平静不浅。想了想,人也一样。
小溪一路向南,是恢河的上游。
帅气的山猫,我一直都挺喜欢帕杰罗,姿态特别正!
拍了很多兄弟的车,越看越喜欢。
溯溪而下,水面越来越宽。
150开腻了我也搞个v97开开,从小看达喀尔、看成龙大哥的电影,对三菱有莫名的好感!
兄弟俩。
我的大白车身过于圆润,看起来没那么硬派。
但150的悬挂行是不赖,前桥是悬挂,还不算夸张,后桥那是可以扭 走路的!
想想这条小溪不仅能够汇入桑干河,还能流经海河汇入渤海,不免感觉神奇。我承认,想去三江源了。
路边偶遇一帮小精灵,支棱着耳朵好奇的盯着我们。
爬上山顶,唱首山歌。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长。
何处传来拖 ,声声敲心坎。
路遇迷雾,出门在外穿山越岭,啥气候都能遇上。
挂彩的前杠和大石头合影。
竞技风格的轮毂只有脏了吧唧时才有竞技风格。
兄弟的轮毂和我的是一款,默契啊!
完成了一天穿越,身心舒畅的踏上回家路。
以上就是逍遥游关于芦芽山越野穿越攻略-芦芽山越野穿越路线图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