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的来历-北海公园的来历和传说

北京景山的来历? “景山,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
文章标题:北海公园的来历-北海公园的来历和传说

北京景山的来历?

“景山,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 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 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

问北海公园楞伽窟里一尊女佛石雕像 ,她的左手边是弥勒佛,您知道她的来历吗?越详细,越好

这个是武则天的造像。武则天执政后,为了使更多的人把她奉若神明。自称是弥勒佛转世,并且命令工匠以武则天的原貌,在一些地方造佛像。北海公园的造像就是其中之一。

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的来历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原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和他儿子赵炳南,邀请原御膳房的厨工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 烹制菜点,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风味菜肴。保持了“御膳”特色,深受食客欢迎。既然仿照御膳又不直称“御膳”是因为清朝皇帝刚刚被 ,对于皇帝的专用词语仍不敢随便使用。仿膳经营的主要菜点品种有抓炒鱼片、抓炒里脊、碗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肉末烧饼等。

1955年,仿膳茶社由改国营。1956年,仿膳茶社更名为“仿膳饭庄”。

溥杰题写的牌匾1959年,仿膳饭庄由北海公园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兴建的古建筑群中。这里背山面水,游廊怀抱,景色十分秀美。在此用餐别有一番情趣。“”期间,1966年–1977年,北海公园停止,仿膳也即停止营业。1978年,北海公园重新。仿膳饭庄也恢复了对外营业。。

关于北海公园的历史,其中名景的由来!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园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

辛亥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公布为之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景点,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北海东邻故宫、景山,南濒中海、南海,西接兴圣宫、隆福宫,北连什刹海,是北京城中风景更优美的前”三海”之首。北海是我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保护最完整的皇诚宫苑,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园林的精化和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悠久的建园历史

北海的总面积为1063市亩,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优如仙境。北海园林是根据我国古代神话故事《西王母传》中描写的仙境建造的,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战国时还传说,渤海东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方士徐福等带童男女数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寻长生不老药,未果;便在兰池宫建百里长池,筑土为蓬菜山,刻石为鲸,长200丈。到了汉朝,汉武帝重蹈覆辙,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宫后挖一个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将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此后历代皇帝都在宫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林也是继承这个传统而建的。北海和中南还是太液池,琼化岛如”蓬菜”,团城为”瀛洲”,中海犀山台似”方丈”。今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琼化岛上的犹如仙境的亭台楼阁,而且还能看到神人庵、吕公洞以及铜仙承露盘等传说中的仙岛景物。北海不但保留着把神仙宫苑幻想意境用高超的造园艺术实现于历史上高峰期的基本形态,而且还把我国寺庙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和宗教名胜艺术的成就融合在整个宫苑之内,其规模之宏大,历史之悠久,艺术成就之高超,确实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的精品之作。

北海1000年的历史和北京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这里是永定河故道,河道自然南迁后留下一片原野和池塘。早在辽代,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会同元年(938年)建都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白莲潭”(即北海)建”瑶屿行宫”,在岛顶建”广寒殿”等。《辽史》记:”西城巅有凉殿(即广寒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洪武北平图经》记”琼华岛辽时为瑶屿”。以上史实均可说明”瑶屿行宫”的存在。

金灭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扩建”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了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忽必烈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可见当时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就在这一年,大将徐达进占大都,大都改称”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他侄儿手里夺取了帝位,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平,改名”北京”。

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1426–1435年),对”万岁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在圆坻(今团城)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南面小岛上的建起了犀山抬圆殿,在团城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其与陆地相连。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现五龙亭处)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白银20万两。在东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团城西面的八孔中断的石桥(原断部有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玉虫东桥。在新开挖的南海瀛台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

明万历七年(1579),”万岁山”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成为千古憾事。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巧得天下,建都于京。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 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岛上建起了佛塔,山名也就改称为”白塔山”了。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晚清时期,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那拉氏(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之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掺遭践踏。北岸的澄观堂设立了联军司令部,万佛楼的10000多个金佛及园内其他宝物被洗劫一空。

辛亥 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1925年8月1日才正式为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使古老的北海焕然一新。

北京各个地名来历

西单、东单、西四、东四,是根据原有牌楼的数量而得名。

比如:西单,原来叫 单牌楼 因其在西边,所以叫 西 单牌楼,同样,东边也有一个牌楼,就叫 东 单牌楼,因为后来牌楼拆了,名称里也就将牌楼省略了,直接叫西单、东单

同理,西四,原来叫 西 四牌楼,是因为在西边,而且有四个牌楼(东西南北各一个),东四==东 四牌楼。此二者也是因为后来牌楼拆了,简称为西四、东四

东四十条:东四路口往北,马路东边分别有14条东西向的胡同,其中,第10条胡同比较宽,后经改造,通上了公共汽车,并在相应的地方设了一站,站名就叫东四十条,公共汽车所走的,就是一个胡同。再后来修平安大街,10条就没了,彻底改成大街了,但张自忠路路口往北,还有东四12条等

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

从新街口往北,有街名曰小西天;从北海公园五龙亭往西,有殿宇一座,殿名也曰小西天。那么,北京有没有大西天呢?

今北海公园北岸,有经济植物园一所,早年这里是阐福寺,进门有石池、大佛殿、万佛楼、后殿。后殿后,尚有大圆镜智宝殿等。《三海见闻志》载:“自石池至万佛楼统称大西天。”又说,万佛楼为大西天。

万佛楼当初是北海北岸的主要建筑,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为了给庆祝八十岁寿辰而下令修建的。皇太后信佛,皇宫便拨出专款铸造了一万尊金佛,供奉在殿堂里,这座楼被叫作万佛楼,万福楼或大西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侵略军到处烧杀抢掠,北海万佛楼内的万尊金佛也被一空,大佛殿内大佛身上的无数珠宝,也被八国联军盗走,随后,又放了一把大火,万佛楼被火烧毁。

八年(1919年)春,万佛楼附近的大佛殿及大圆镜智宝殿等又一次失火烧毁。至此,大佛殿、万佛楼和号称大西天的一组建筑群,便化为一片灰烬焦土,只剩下了一座不怕火烧的琉璃九龙壁。

以上就是逍遥游关于北海公园的来历-北海公园的来历和传说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版权声明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